慶陽網訊(慶陽融媒記者陳思 南力)當端午的艾草香漫過董志塬的梁峁溝壑,第二十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(jié)在慶陽大地啟幕。這片曾孕育《黃帝內經》的岐黃故土,以滿街錦繡的香包為引,邀四海賓朋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約。
由市委宣傳部主辦、中國甘肅網承辦的“香約慶陽·全國百家媒體百名網絡達人行”活動中,百余名媒體記者與網絡達人穿行在慶陽色彩斑斕的原野間,用鏡頭與筆觸解碼這塊神奇土地的現代新生。
市體育館內,當AR技術讓香包上的“抓髻娃娃”在虛擬空間起舞,剪紙紋樣化作T臺上的時尚語言,這種古老技藝的跨界碰撞,讓來自蘭州的自媒體人馬斌感嘆:“慶陽香包繡工精美,造型別致,不僅有風格古樸、紋樣有歷史可追溯的傳統款式,也有深受年輕群體喜愛、融合當下新流行文化元素的創(chuàng)新設計?!痹隈R斌看來,慶陽香包以針線為筆,讓文化符號與現代生活場景深度融合。
近年來,我市通過香包民俗文化節(jié),集中展現隴東民俗風情和省級以上非遺項目保護成果,強化傳統技藝活態(tài)傳承與現代傳播的融合創(chuàng)新,讓更多人通過節(jié)會了解慶陽、感受慶陽、愛上慶陽。
在合水縣西華池鎮(zhèn)唐旗村的農家小院,剪紙非遺傳承人張雪峰的手腕輕轉,不一會兒,紅紙便幻化為奔騰的黃河古象?!皝響c陽才發(fā)現,這里的歷史文化真正做到了活態(tài)傳承,配色鮮艷的慶陽香包、新巧精美的慶陽剪紙讓人大飽眼福。最重要的是,慶陽當地群眾正在將這些傳統手工技藝發(fā)揚、傳承、保護、創(chuàng)新,讓存續(xù)千百年的手工技藝成了裝點生活、致富增收的新產業(yè)?!敝袊拭C網記者宋芳科在采訪手記中寫道。
走進合水縣太莪鄉(xiāng)黑木村,空氣中彌漫著酸辣粉的鮮香,村民將剛出鍋的粉條盛入粗陶碗,端給進村游玩的游客。自全市農文旅融合發(fā)展百千萬工程啟動實施以來,黑木村“以食為媒”,探索出一條舌尖上的產業(yè)鏈?!皯c陽群眾對五谷雜糧的種植和飲食開發(fā)真是讓人眼前一亮?!焙谀敬宓摹吧嗉饨洕?,也讓青海新聞網記者趙生欣看到了鄉(xiāng)村振興的更多可能。
走進慶陽“東數西算”產業(yè)園區(qū),科技脈動顛覆了人們對黃土高原的固有印象。在智算中心內,記者與網絡達人們目睹了“能源金三角”的華麗蛻變?!暗叵旅河蜌狻⒌厣巷L光電資源富集的慶陽,被譽為能源‘金三角’。邁入數字經濟時代,慶陽突破傳統能源賽道,布局數字經濟產業(yè),以數智賦能經濟發(fā)展,將能源優(yōu)勢轉化為智力優(yōu)勢,實現產業(yè)升級,令人矚目?!泵咳崭拭C網記者曹旭說。
歷史深處的回響一直存續(xù)在慶陽的土地上。正寧縣永和鎮(zhèn)羅川村為明代廉吏趙邦清所建的趙氏石坊、趙氏祠堂巍然矗立?!坝|摸著這些斑駁石刻,比讀百遍史書更讓人震撼?!北剂餍侣動浾卟潭说溺R頭里,古建筑群正與現代廉政教育基地形成時空對話。
行經城鄉(xiāng),記者與網絡達人們的鏡頭與筆觸記錄著慶陽的歷史文脈與現代圖景。參與活動的媒體人紛紛表示,此行深刻感受到慶陽自然、人文與現代交融之美,將通過多元創(chuàng)作,全方位展現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。